恒口示范区(试验区)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十大亮点

作者:发布时间:2019-04-13 09:41来源:本站原创

近几年来,恒口示范区(试验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退出“577”指标,完善工作机制,推进“脱贫攻坚八大行动计划”,以产业脱贫为着力点,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强化产业支撑,严格脱贫质量,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监测评估、防范返贫、责任落实全覆盖。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总体呈现出十大亮点。

亮点一:“户脱贫、村出列”,勠力同心“攻坚战”。

贫困,“贫”在产业,“困”在发展。恒口示范区(试验区)全区下辖91个村(社区),22.6万人。辖区共有贫困村25个,贫困人口4282户14355人,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的体制整合运行,示范区(试验区)上下和衷共济、勠力同心,紧盯目标任务,以超常规措施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7个贫困村出列,936户3446人脱贫。2019年计划脱贫摘帽18个村,计划贫困户3070户7108人全部脱贫摘帽。2018年度,恒口示范区(试验区)脱贫攻坚工作连续考核位居全市靠前、并顺利通过国家巡查,有25名扶贫干部受到通报表彰。

亮点二:水电路网打基础,齐心协力“补短板”

村民要脱贫,基础设施要先行。示范区全年实施村级道路18条28公里;建成安全饮水项目19个、标准化卫生室4个,加快补齐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完成了三里、五星、唐岭村等27个村的电力入户,电网改造开工建设,完成恒河、梁沟农网改造工程进度80%。信息通讯网络全覆盖,计划百兆光纤入村到户。

亮点三:作风建设出实招、从严从实见成效”。

强化扶贫工作作风建设,既是工作“底线”,更是纪律“红线”。2018年初示范区就聚焦脱贫攻坚,着力改善民生,确立了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目标;5月8日上午,安康市长赵俊民到恒口示范区调研;7月1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郭青深入恒口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10月10日,市政府副市长、恒口示范区(试验区)党工委书记何邦军在恒大村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一年来,示范区先后召开不同层面专题脱贫攻坚相关工作会议80多次。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推进有序,扎实有效。围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文件,围绕“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力、资金管理不规范等七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共受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案件45件,全区上下抓脱贫攻坚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充实完善了“县级领导包片联村、部门包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党员干部包帮到户”的工作体系和联动推进机制,持续夯实“一把手抓扶贫”工作责任,通过督查检查、考核评估等方式,逐级传导压力,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

亮点四:精准发力携手进,对口帮扶“美名传”。

近年来示范区一直积极推进东西部协作扶贫、省体育局联点扶贫等工作,持续扩大社会帮扶参与面,借助“外力”助力脱贫。在省体育局对示范区(试验区)7个贫困村对口帮扶的基础上,各贫困村第一书记全部由示范区(试验区)帮扶部门派驻,不断深化苏陕协作,津陕协作。社会慈善,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20家企业结对帮扶25个贫困村,形成齐抓共管、携手奋进的帮扶合力,赢得百姓称赞。

亮点五:工作创新重实干,推进产业“抓示范”。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找路子,大力发展产业,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致富增收。用足用好扶贫专项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将扶贫专项资金到贫困村、贫困户,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贫困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业态。持续创新深化“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大力实施“三变”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辖区的雷河新型社区、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园、社区工厂、香山小镇水利风景区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实践在全市提名叫响,赢得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在村“两委”换届中,为每个贫困村选配一名大学生担任文书助理,夯实了基层基础。创新实施的档案信息管理新平台,从根本上提升了数据质量、夯实了脱贫工作基础。发展食用菌种植60万袋、魔芋种植500亩、黄花种植800亩、花椒种植600亩。香菇种植基地,乡村旅游项目稳步推进。贫困群众通过到基地务工、发展农家乐、销售土特产等方式实现多渠道增收。全年资产收益投入540万元,兑现产业奖补资金166.04万元,审核发放小额贴息创业贷款280.95万元。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组织21个,合作社115个,带动4250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亮点六:扶贫扶智齐上阵,勤劳致富“当模范”。

始终把扶贫扶智作为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治本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向贫困群众宣传扶贫政策,号召群众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勤劳致富。开展扶贫政策专题培训,培训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村干部、乡镇扶贫干事2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扶贫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向贫困户发放《精准脱贫明白卡》《脱贫攻坚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制作大型公示栏,做到扶贫政策公开透明。结合“大走访”工作,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扶贫政策宣传。先后在全区25贫困村开展宣讲50多场次,听课群众达1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积极性。持续推行“一约、四会、一榜”制度,扎实开展道德评议等六项活动,累计开展道德评议活动172场次,评选自强标兵15人、文明家庭959个、乡贤模范515人、孝媳妇儿296人,建立“扶贫超市”25个,树立了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自觉脱贫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亮点七:强化宣传全覆盖,营造氛围“正能量”。

脱贫攻坚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让老百姓看到希望,看到幸福、看到未来。全示范区弘扬正能量,营造全社会都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良好氛围。2018年脱贫攻坚专项工作媒体报道分别在国家级、省市主流媒体、示范区网站等刊发共计52篇;在微博、微信主流媒体刊发脱贫攻坚宣传稿30多篇;在各类自媒体:今日头条、搜狐号今日安康、凤凰新闻陕西微吧、今日恒口、恒口第五频道、恒口微吧等多个平台累计刊发达30余次,在汉滨区脱贫攻坚宣传通报排名中名列前几名。利用宣传阵地,既大力宣讲国家的惠民政策,同时,以脱贫攻坚为核心带动整体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禁毒、环境整治、安全生产、新民风建设等具体工作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宣传覆盖,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弘扬正能量,让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亮点八:瞄准穷根想对策,易地搬迁“挪穷窝”。

从群众的“痛点”上找药方,切实把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针对居住条件恶劣、地处偏远的困难群众,示范区多方整合财力、物力,持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从根子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面对“搬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搬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难题,示范区专题研究制定了易地搬迁年度实施计划、紧扣“三率”,全力推进“两房建设”。“两房”入住是确保脱贫退出质量的硬性要求。示范区搬迁办围绕 2007户6172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严格“因人定房、因房定建”,紧盯“竣工率、配套率、入住率”,倒排工期,强化措施,加强项目监管,紧抓社区建设,加快分散安置的建房进度,截至目前,累计建成产业配套的安置社区16个,“十三五”易地搬迁户2007户6172人,集中安置1645户5395人已全部交付钥匙,分散安置362户732人已全部入住。危房改造共计641户,当年脱贫户危改39户均已验收入住且资金全部兑付,贫困户已全部喜迁新房。按照要求,2019年5月前达到交钥匙率100%,2019年10月入住达到100%。

亮点九:合力扶贫重民生,教育医疗“走在前”。

在教育扶贫方面,全面实施 13 年免费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帮扶、义务教育营养餐、弱势群体教育关爱“四个全覆盖”,保证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一年到大学全程享受资助政策,坚持控辍保学不漏一人,教育资助不漏一策。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贫困户2282户,有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6-15周岁)2975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2668人。截止2018年9月底,全区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及教育资助均为100%,教育支持720户2908人。健康扶贫建档立卡户参合、大病保险等不折不扣的落实好各项扶贫保障政策,医疗救助1519户3549人;2018年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4个,全部达标并投入使用,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得到极大改善,真正让老百姓得到教育健康的实惠。

亮点十:紧盯目标齐上阵,脱贫摘帽“换新颜”。

誓师大会号角已经吹响,依据全市目标任务及示范区(试验区)“三大目标、六大任务”,2019年为“脱贫攻坚摘帽年”!决胜脱贫攻坚,圆满完成脱贫任务,全区上下一心,“认清形势背水一战、紧盯目标真抓实干、敢打敢拼担当苦干!”紧紧围绕3271户7652人口脱贫、18个贫困村出列的底线任务,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确保脱贫攻坚不拖全市后腿、走在汉滨前列!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夯实脱贫攻坚责任,强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确保在产业、就业创业、健康、教育、金融、危改、搬迁、兜底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积极发展产业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夯实责任、过程监管、社会力量参与、紧盯任务目标齐上阵,干部带头,深入走访指导,激发内生动力,做好对已脱贫户的帮扶工作和已出列的贫困村帮扶工作,坚决脱贫摘帽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