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口示范区:厚植德治教化底蕴 擦亮基层治理底色

作者:刘成成 沈楸竹发布时间:2024-11-08 21:36来源:党群局

在恒口示范区月河村的孝义文化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 “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会在火热进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对村里近期的好人好事、家庭美德等情况展开热烈讨论。乡贤们则凭借自己的阅历与威望,公正评判,为村民们答疑解惑、指引方向。最终,评议结果被公示在显眼的榜单上,那些品德高尚的村民名字熠熠生辉,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恒口示范区的德治建设广泛而深入,月河村的道德评议活动只是其中一个生动的缩影。今年以来,恒口示范区以法治、自治、德治“三治结合”为基础,将“德治教化”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总结探索出“以文养德、以评树德、以规立德、以行崇德”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使德治贯穿基层治理前期各个基础环节,切实发挥德治教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导作用,为推动基层治理迈向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支撑。 

以文养德,涵养城市气质

优化整合协同,化“碎片拼凑”为“综合运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建设,构建文明实践示范带,整合利用群众之家1楼办公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等各类阵地,依托恒口“全国毛玩工业旅游基地”国字招牌,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毛玩产业链孵化园、毛玩研学游、稻梦时光研学基地、孝义文化研学基地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5个,将党建远教平台、农家书屋等200余处服务阵地统筹纳入文明实践阵地,打造“五位一体”文明实践服务平台96个,持续以文化人,增强群众文化自信。落实“平台+”工程,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慧云及微信小程序“双平台”,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平台与群众“一键相连”,按照“季季有主题,全年不打烊”的要求,开展各类主题活动35场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盛宴,不断擦亮崇德向上幸福恒口形象品牌。

以评树德,激发基层活力

强化示范培育,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引导辖区群众学先进、赶先进,深化典型评选,扎实推进“好婆媳”“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结合“善行义举榜”“红黑榜”对评选出的各类先进典型上榜公示,设置“曝光台”让不文明现象“红红脸”,让群众学有榜样、追有方向。今年以来,全区荣获省级“好人”、市级“好人”2名,推荐省级“情系国防好民兵”2名“情系国防好企业”1家,“好婆媳”10名,“最美家庭”3户,道德讲堂、道德评议等文明实践活动40余场次,评选各类模范典型50余人(户),不断引导群众强化孝义善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榜样的力量在恒口不断壮大,让文明新风在恒口扎根发芽。

以规立德,强化制度约束

厚植真情深耕,改“阶段热度”为“常态长效”。因地制宜制定“说论亮”道德评议制度,通过“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强化群众监督,深化社会治理,敦化淳朴民风。各村(社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规范“一约四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发放《移风易俗树新风倡议书》,今年以来,累计劝导制止滥办酒席、大操大办问题50余起,召开道德评议会20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文明有我”志愿服务项目,推进理论宣讲、爱心救助、心理疏导、环境卫生、爱心义剪等6项志愿服务项目落地落实,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不文明行为”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以行崇德,劲吹文明新风

创新赋能强化,变“分散用力”为“拢指成拳”。创新开展以“孝义新风进万家”为载体的幸福恒口建设,因地制宜制定“七大行动”“十个一批”具体任务,建成孝义文化示范村1个、孝义长廊1处,刊发孝义文化系列文章20余篇,在全区形成邻里和谐、孝老爱亲、互帮互助的文明乡风。依托“红色资源”“非遗传承”等特色资源,统筹文旅部门和文化团体,组建文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2支,借助乡村大舞台、文明实践广场、文化站等阵地,开展各级各类活动30余场,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打造非遗传承、孝义培育、农耕文明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实践站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5个,不仅拓宽平台资源,而且融入地方特色,促进实践活动在宽度上延伸,广度上深入,在质效上提升。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恒口示范区将持续以德治为抓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多向发力助力乡风文明,以党建引领“三治结合”经验助推基层治理,推进德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形成崇德向善、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让乡村浸润“文明之花”。